知名女作家讲述凄美的爱情故事
王曼玲携《还要》在昆签售
时间:2009-3-13 15:09:16

3月7日和8日,知名女作家王曼玲携最新爱作长篇小说《还要》分别在云南楚雄新华书店和昆明新知图书城购书中心举行了图书签售会。这部由群众出版社编辑出版,王曼玲倾情创作的小说《还要》讲述的是一个有着不同寻常生命历程的女性凄美的爱情故事。

王曼玲接受云南楚雄记者采访
王曼玲在昆明新知图书城购书中心签售
等待签售的排队的读者
王曼玲签售女性小说《还要》讲述滇缅公路旁的故事
2009年03月09日 来源:云南网

近日随着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全国的热播,滇缅抗战那一幕神秘的面纱再次被世人撩开。昨日,我省知名女作家王曼玲携最新长篇小说《还要》于昆明新知书城举行了签售会。这部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王曼玲倾情创作的小说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滇缅公路边一个小县城里,有着不同寻常生命历程的女性凄美的爱情故事。王曼玲向记者透露,书名之所以叫《还要》,是希望我们的生活还要更美好。

故事发生在云南边远小城

小说故事发生在云南边远的小城,其时代背景是中国社会从“文革”走向“新时期”、走向“转型”的那些颠覆动荡的年头,也是中国人逐步走出阴影,开始新的生活,但又很难捉摸前景的特别历史时期——所以小说中人物的命运都是被打上了时代烙印的社会悲剧。

女主人姜筱芬是古老而幽静的小城中最美丽的女人。小城在群山的包围下,终年笼罩在潮湿的空气里,古老的房檐上长着茂密的杂草,石板路上爬满了青苔。院子里的老井边,每一颗小石子都被潮湿的生物包裹上了绿色的外衣。在夏日的夜晚,女人和孩子们围坐在一棵有着茂密树冠的老槐树下乘凉,母亲细细地讲着故事,孩子在嬉戏的疲劳中睡去。姜筱芬9岁的时候,宁静的生活起了波澜。由于做演员的姐姐的一场风流韵事,在姜筱芬的心里投下了阴影,并且成为了她终身的雷区。姐姐风流韵事的结果是一个叫姜老多的男孩的降生。姐姐离家漂泊,老多留在了姜家,成了一个耻辱的标志。少女姜筱芬在对这个男孩的无比厌恶中与之相伴成长。

她的文字安静、细腻、深刻

《还要》中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小城中最贴近现实生活的人们的缩影,而他们的命运,无疑更接近也更能打动普通读者的心弦。签售会现场挤满了闻讯而来的读者,其中有当天在书店购书的人,也有喜欢王曼玲作品特意前来的老读者。一位读者告诉记者:“我一直很喜欢王曼玲的小说,早期的《幸福花儿满地开》、《潮湿》和《艳遇》我都看过,她的文字安静、细腻、深刻,读起来很有味道。”

《还要》是中国版洛丽塔?
2009年03月10日 云南信息报

作家王曼玲说自己并不是个有天赋的人,甚至有点笨,花了将近一个月才分清“的、地、得”的用法。

朋友说她是女版许三多,她自己也觉得挺像的。

3月8日,王曼玲带回了新作《还要》。不少读者认为《还要》是难得的好作品,是中国版的洛丽塔,而经历过那个压抑年代的读者,更是坦言书中人物唤起了他们某些沉睡的记忆。但也有读者认为,这不过又是一部以欲望为诱饵、哗众取宠的作品。

但王曼玲认为,每个人不同的经历,感受和结论必然不一样。“我从不敢说自己是个作家,不敢想自己的作品能对别人有多大的指导意义,我只是一个拥抱文学的笨孩子。”王曼玲说。

■作者简介

被誉为“军旅第一美女作家”的王曼玲,生于云南保山,祖籍山东广饶。17岁当兵,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代表作有《这里的军人是女人》《谁抚摸了我》《潮湿》《丝绒》等。其中,《这里的军人是女人》获巴金文学院优秀作品奖;《潮湿》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巴金文学院优秀作品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员、巴金文学院创作员、《西南军事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对话 坦言自己像女版许三多

云信:有没有想过停止写作?

王曼玲:从来没有想过。我很喜欢文字,更喜欢写文字的感觉。我们上中学那会,没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可供阅读。那时候对文学渴望,现在的年轻人是无法理解的。我不是个有天份的人,我甚至都弄不清楚“的、地、得”的用法。我有的只是热情和执着。这么多年,我对文学的热情从来没有减退过,因为这股热情,我相信自己即使不聪明,也可以一点点进步。

云信:你的小说里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的坏人?

王曼玲:上次在大学里演讲,也有学生问我这个问题,我说因为我没有碰到过坏人,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在我看来,可能和有些人相处会很别扭,但你不能因此说他是坏人。这可能跟我长期生活在军队有关,环境的单一,让我的认识相对单一。其实这对创作是不利的,我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很有思想、很有洞察力的人。

云信:你怎么评价你自己?

王曼玲:有点热情,有点执着,有点认死理。朋友说我是女版许三多,我自己也觉得挺像的。(笑)

《还要》不是洛丽塔

王曼玲笔下的姜筱芬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因为姐姐未婚生子,给姜筱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让成年后的她一次次与幸福擦肩而过。姜筱芬没想到,将她从束缚中解救出来的竟然是姐姐的私生子姜老多,但这段美丽的乱伦之恋最终以死亡告终。

因为男女主人公这段少有世人接受的恋情,有人评价《还要》是男版洛丽塔。

“初看时可能会有这种感觉,细想会发现两者差别很大。”王曼玲说,《洛丽塔》是赤裸裸的诱惑;但姜筱芬和姜老多之间虽然也存在着欲望,但这种欲望是共同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沉淀下来的对彼此的依恋。

“但不可否认,这个书名还是引起了不少读者的遐想。《还要》其实是还要希望,还要幸福的意思。”王曼玲解释说,“书名是出版社取好后告诉我的,我自己觉得也还不错,就定下来了。”

设定“底线”保护自我

17岁就参军的王曼玲是个从骨子里向往美丽爱情的人,她借小说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她给了姜筱芬一段段美丽的爱情,却没让这些爱情结果。小说的结尾,王曼玲让男女主人公以死亡结局。在键盘上敲完最后一个字后,王曼玲说自己趴在键盘上泪流满面:“我不想给他们安排这样的命运,但我有我的底线。这样的超脱世俗约束的爱情,最终只有这样一种出路。”

生活中的王曼玲也常常给自己设定底线,她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因为等结果出来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失望。

“在路上”是这个美女作家所推崇的生活方式,她说自己喜欢那种行走的感觉,喜欢前方等待着的不同的风景。王曼玲说儿子上大学后,她就要开始实现自己环游世界的愿望了。

“当然,我不会停止写作,边走边写吧。”王曼玲一脸憧憬地说,“作家,总要不断尝试新的生活,有了体验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王曼玲:《还要》拍成电影会非常美
2009年03月10日 来源:生活新报

昨日,“军旅第一美女作家”王曼玲携最新爱作《还要》在昆明新知图书城签售,在媒体见面会上,王曼玲表示:“小说拍成电影将非常美。”

《还要》这部由群众出版社编辑出版,王曼玲倾情打造的21万字小说讲述了一个有着不同寻常的生命历程的女性一段优美而凄婉的情爱故事。王曼玲向记者透露:故事发生在中国社会从“文革”走向“新时期”那样颠覆动荡的年代,是中国人逐步走出黑暗,开始新生活,但又很难捉摸的历史时期,所以小说中的人物都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当记者问及新书有没有拍成电影的可能时,王曼玲很肯定地对记者说:“当然希望拍成电影,这部小说如果拍成电影,那将是一部非常美、非常好看的电影!”那么谁最适合影片中的女主角呢?王曼玲思考了一会儿说:“高媛媛还可以!”对于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王曼玲说:“我也在看,感觉很惨烈。”对于军旅新作《还要》主要以云南为创作背景,她说:“我一写小说就会写云南的山水,云南是我挥之不去的记忆。”而对新作命名《还要》,王曼玲解释道:“叫《还要》是因为生活还要更美好。”另外,据悉王曼玲已完成的作品《山茶花开的时候》将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今年上半年开拍,目前具体演员还没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