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中的一声闷响
来源:人民公安报 2009年02月14日 作者:晓潇 时间:2009-2-17 13:43:05

偶尔,由一则获奖消息,我幸遇了中篇小说《双规》的作者老藤。由《双规》及他的作品集群,我得以一窥老藤内心的根据地,知道他是一个在自己熟悉和关注的题材领域自觉地有所担当的作家。我也因此认定,老藤是一位缺少关注的作家,老藤的作品值得期待。

两年之后,公务繁忙的老藤如我之约,也如他内心之约,诞下了《鼓掌》。

应该说,《鼓掌》是一部很好进入的小说。平实而真切的开篇里,就有主要人物纪委书记程海岩和国资委主任牛昕上场,并亮出了贯穿小说情节的核心事由———双规,小说的紧张与对立就此建立起来。

如此迅疾的叙述节奏很是讨巧,足够引发人们对好故事的预期,对诸多冲突的预期。他们或许希望遇到的是一个腐败高手,有着怎样高超的腐败手段;潜意识里希望刷新他们有关腐败的概念。当然,他们可能最希望看到的,不是程海岩战胜了牛昕,而是牛昕怎样战胜了程海岩,正如现实生活中正义并不总是战胜邪恶一样。

不消说,这样的预期在《鼓掌》里注定要落空。《鼓掌》的可看、可说之点,就在它的出人意料之处。

接下来的阅读里,期待得以另一轮的开始。《鼓掌》到了中段,叙述变得明澈、通透起来。

双规牛昕之时,程海岩意志坚定,颇有不斩奸邪誓不休的坚定。但换届选举在即,当作为候选人的他能否获选与牛昕双规一案的结果密切相关时,他能否本色到底?在美色、金钱、利诱、威逼之前,他能否打得了通关?

阅读及此,本以为到了惊心动魄的关口。不曾想,程海岩却将所有人都闪了个遍。

选举并非期待中的决斗场,并不曾上演预料中的重头戏或是生死大戏。在程海岩,选举不过是他人政治游戏的演练场。他开始奉行的是无为而治,顺势而为。民生、民计因与选举相关,被推到了前台,在小说里获得着力呈现。于此,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想要回到事实现场的努力。在故事的写实面貌里、丰富的事实与经验之后,一个不安而躁动的灵魂在《鼓掌》里若隐若现。

当叙述变得愈发凝重起来之后,情节不足成为阅读期待的托付对象了,正如作者并不满足于依靠纯粹的故事美学,悠游于欲望故事之中一样。在故事的背后,闪烁着的一双纯真之眼、跃动着的精神跋涉的艰难步伐,于无形之中偏转了人们全部的阅读注意。这与作者老藤尝试从现实地面上超拔出来,建立一个较为深广的意蕴空间的努力不无关系。

程海岩本可以继续当好顺民的,但对自我境遇的觉悟与深刻自知扰乱了他的心,涣散了他在现行体制之中不顾一切晋阶的为官意志。他曾经的坚定,始终不曾演变为有力行动。他不是一个根本的叛徒,没有毅然而然的决绝之力,不曾对现实彻底背过脸去。

不若将他忘了。思想虽不曾犹疑,行动却也从不曾果断。满心指望他成功叛逃的阅读期待落空之后,阅读似乎要选择对他遗忘。但就是那样温吞吞的一个思考者,却在阅读已然结束之后,尚是面容沉寂,身影孑孓,恍惚在你的眼前、身后。

民主仪式进行之时,如雷掌声中聋了一个人。他是选举民主的真正代表,惟一代表,却成了协商民主的牺牲品。抑或是,他内心求真的意志在自动屏蔽所有非真之面相。

在我看来,“温水煮青蛙”一般的《鼓掌》里,这称得上平地一声闷响了。阅读到了尽头,忽遇神来之笔,让人心一振,不禁要为《鼓掌》而鼓掌了。

惯常的阅读思维里,人们往往试图从小说中寻找作者的身影。在《鼓掌》里,它不会显得太难。阅读进行之时,有一种印象在不断加深———写作在老藤,是对不安心灵的一种克服;有关民主的思考在《鼓掌》里来了一次集结,成为一种激荡———在程海岩这个主要人物身上,寄寓了作者的思索、挣扎与突围的努力。

正如著名哲学家唐君毅先生所说,有担当的人自痛苦。但愿痛苦思索之下的老藤能早日除去迷茫,去到敞亮的境地。这算是阅读之余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