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取向与图书策划之间
来源:萧晓红 时间:2012-6-13 16:52:33

当下之时,不管你是否相信,数字出版攻城略地、势不可挡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出版如欲逆风飞飏,非有大智慧不可为。就算识得时务,顺势而为,守住必要的生存空间亦非易事。如此之下,策划就成为传统出版无可移易的独门技法了。

显明之处在于,既然难逃数字出版的裹挟,传统出版唯有坚守精心策划一途——或许,尚可借重创意,以求勉力一拼,守住自己一方天空。

《奋斗现场:北大学不到的创富秘笈》在成功励志类读物市场低迷时能蒙读者不弃,应该说,出版全过程的策划厥功甚伟。

《奋斗现场:北大学不到的创富秘笈》由《从自行车到宾利:一个北大学子的创富之路》改版而来,第一版译自澳大利亚的英文畅销书。英文版遵循的是西式的阅读口味,着重于成功历程的事实性白描,读来轻松畅快,却平滑有余,波澜不足;闲庭信步式的散文笔法以分享为主,低调平实,少有悬念。较之于中国读者对成功励志读物的重口味而言,它未免显得清汤寡水,盐花欠缺。无论如何,一个激扬的故事,一种激荡人心的情绪是成功励志读物的基本要旨。

三读文本之下,意味有所凸显,发现四大亮点可为:一、作者周华的身份。他作为澳大利亚华人首富、大牌地产商的名气对国内读者虽有区隔,但作为曾经的北大学子、当今青年精神领袖俞敏洪的同窗及文化部前驻外官员,他的财富故事不无联动效应,不乏吸引力。二、他的异国创业的成功经历鲜有成书先例,其传奇色彩对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更有独一无二的示范效应,可以引发无限想象。三、他的阶段目标说及结果导向论作为成功经验之一,显得比较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四、流贯于文本的温情是持续阅读的有效保证。他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坚守、对亲情的珍惜等塑造了他作为财富人士之外的又一重光环。

由此分析之下,图书的面貌就渐渐浮出水面,受众当是即将入职的大学生、怀揣毕业证的职场新人或万千海外学子。作为成功励志读物,它硬通的一面是耀眼的财富英雄及其财富王国,温软处则是浪漫而完整的爱情与浓郁的亲情。而后者是一般财富故事不易见得的珍贵品质,他优雅脱俗的品味与从容宽厚的人格魅力可望成为阅读的气场。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个励志故事也应是现代生活理想的标示。循此思路,对于文本,我做了以下强化处理:一、书名呼应周华先生对于人生阶段性目标的设定路径,确定为“从自行车到宾利”,副标题为“一个北大学子的创富之路”。“北大学子”强调他曾经的身份,以圈定潜在读者群,“创富之路”则以标示主题——关于成功经验的分享。二、周华与俞敏洪先生的交往部分充实了笔墨,丰富了细节,并请俞先生为书作序——《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封面标注有他的强力推荐;三、保持故事的连贯与完整之外,对关键理念的形成与人生转变重点表述,以此形成阅读节点,并在页眉做重点提炼;四、他的商业天赋及经营理念藉由一次又一次成功转换经营领域来体现,去除他作为财富英雄的玄幻色彩,强调其财富人生的可复制性;五、文笔以理性、简约为主,不乏激情贯注,变长句为短句,裁大段为小段,突出对话句段。

营销阶段要宣扬与确立的就是文本一再强调的:这是一个可以效仿的财富英雄,他的生活值得追求,他的成功可以复制。由纸媒及网络的出版消息发布为先导,在作者的母校——北大财富讲堂召开新书发布会,多家媒体自动跟进。接下来的系列活动以北京及全国各大高校的公益演讲(中文或英文)为主,主题有关创业及成功经验的分享。然后,辅之以签名售书。活动初期,借重当代青年精神领袖俞敏洪先生的号召力,有了他的同台演讲,场场火爆,北大百年讲堂及南开大学演讲现场的大门被挤坏,新东方乐得赔偿近万元。到了中国石油大学,演讲被安排到了浩大的体育馆。周华先生本就是演讲高手,遍地激情之下,更是备受鼓舞,如鱼得水,把每次演讲会进行得热血沸腾、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培养粉丝无数。之后的媒体跟进、图书热卖便在情理之中了,周先生额外成就了自己创业导师的身份。图书出版后的第三年,周华先生顺应超粉意愿,与俞敏洪先生一道,携手另一同窗——壳牌公司中国区法务总顾问一道开创了“80创成”,从事创业咨询与培训。

《奋斗现场:北大学不到的创富秘笈》的策划起于读者对第一版的阅读感受。在读者那里,演讲现场的激情更是他们真正享受的,而第一版的角度有所偏离,显得温吞。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周先生的奋斗激情与创富秘笈。因此,重回奋斗现场,重现周先生的创意激情与智慧,就成了改版的唯一指向了。这次的改版,文本内容方面的策划就成了重中之重。

新版的《奋斗现场:北大学不到的创富秘笈》经过精心策划与撰写,以创意赢得了更多读者青睐。在这里,纸质图书凭藉诸多用心与创意,除了馈赠读者以阅读享受,还成了礼物与收藏,显示出了传统出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