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因伤痛而高贵
时间:2009-3-4 15:17:30

——评王曼玲长篇小说《还要》

王 干

洁身自爱的内心大都隐藏着孤独和困惑,温暖诚挚的亲情往往可以抚平心灵的创伤和痛楚,人性的高贵美丽总能提升个人的忏悔意识和精神境界,王曼玲的长篇小说《还要》就是这样一部既优美又凄婉的情感小说。

小说主人公姜筱芬是一名纯洁而又美丽的女人,生活在古老幽静的边城小镇。在她少女时期,由于姐姐的一场风流韵事,意外地怀有身孕,并且让一个男孩降临人间。姐姐为了逃避自己犯下的过错,毅然离开了温暖的家庭,离开了母亲、姊妹和刚刚降生的儿子。在此后的岁月里,姜筱芬与这个名叫姜老多的男孩相依相伴、共同成长,其间充满了欣喜与烦恼。成年后的姜筱芬成为了糖果厂的一名工人,情窦初开的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人罗新国。在与罗新国的交往中,姐姐的阴影笼罩着她,复杂的人性和内心的阵痛压制着爱情的火花。由于姜筱芬天生的美丽,挡不住男人们对她倾心的爱慕,在她后来与同院男孩格强、诗人姚丹心的交往中,她始终未能走出姐姐的阴影,她对爱情怀有一种无形的惧怕,于是她守住了属于自己的贞洁。少女时期的心灵伤痛使得姜筱芬的人生充满了矛盾和孤独,她一直觉得属于自己的爱情是多么的遥远,遥远得让她有一种孤伶伶的感觉,让她生发出自怨自艾的情绪。然而正是这位充满了矛盾、痛苦和孤独的贞洁女性,在不经意间却收获着一份份来自姜老多的温暖真挚的关爱。

《还要》作为一部精彩好看的长篇小说,王曼玲赋予了小说独特的人物性格,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姜筱芬和姜老多之间的感情纠葛,在整部小说里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同样也成为小说的闪亮之处。小说对于姜筱芬和姜老多的描述,更加注重于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心灵的融合。在这两位年龄相仿、辈分不同的亲人之间,充溢着一股潜在的能量,试图从各自的内心深处提炼出人世间美丽的人性和真诚的情愫。数十年里,姜筱芬和姜老多一起成长、共同生活,时间的流逝打破了两人之间的隔膜与怨恨,时间的浸泡深化了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姜筱芬身上原有的矛盾与痛苦被姜老多天真善意的言行举止冲淡了,姜筱芬与生俱来的美丽让姜老多长期沉醉在诗意与甜蜜里。小说的收束之处,更是将两人心灵的融合推向了极致,姜老多为了维护姜筱芬贞洁的品格,用暴力的手段杀死了姜筱芬的侮蔑者老洪,因而被判死刑,当姜筱芬在监狱见到临刑前的姜老多时,他们之间的目光和语言预示着两人在另一个世界的汇合。这种心灵的交融,在人物的生死关头体现得更加深刻,在痛苦的人生里,在交融的心灵里,真情也就更加形象的浮现出来。

长篇小说《还要》尤其强调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挖掘,姜筱芬的内心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弥留着姐姐的阴影,正是这股阴影让她的内心遭受着一份沉重的痛苦。然而,这份痛苦是隐忍于内心的,她丝毫没有在外人面前暴露出内心的煎熬。姜筱芬把自身的痛苦幻化成个人的命运,认为与生俱来的命运需要痛苦作为陪伴。“有很多时候她的目光是放在这幅画上的,她总能透过这幅画看到一些活生生的东西来,画本身是一张没有灵魂的纸,可是筱芬能把它变成一个有灵魂的生命。她看着那幅画上女人的眼睛,那眼睛就转了起来,看着自己,那目光就好像一条流淌着的河水一样,那些话就是从那里流出来的,她说,不要说自己在受苦受难,本来命运就是这样安排的。”王曼玲对于人生的痛苦有着别样的思考,这种思考或许来自于女性特有的柔情,她没有将姜筱芬心灵的痛苦停留在表面的文字里,而是在个人独处之时将她的痛苦变成了委屈的眼泪,所以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阵阵轻松和快意,其间的痛苦已经演绎成一缕淡淡的忧伤。“终于她哭累了,哭乏了,她平躺在了床上,却好像是在地狱里,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画面,是地狱的画面,还是现实的画面,她是分不清了。到了地狱该是没有灵魂了,没有灵魂了该是没有痛苦了。可是,她知道她有痛苦,有自己的灵魂不敢面对的地方。那是什么呢?就是不敢想,就是不能想,可就是那么地折磨着她。”

姜筱芬的贞洁自爱与孤独伤痛在无形中联系在一起,成为她人物性格的矛盾统一体,但她却没有对命运的摆布表现出任何自暴自弃的反常心态。王曼玲对于女性生存现状的密切关注和冷静思考,反映了她既没有选择大张旗鼓地践行女性主义强烈张扬的叙事策略,也没有选择阴柔娇贵小资情调浓郁的市井女性作为描绘对象,而是在努力捕捉和记录现代女性的平淡和低调,这种平淡和低调透露出女性隽永美好的精神气质,其间暗含着她对女性尊严和女性心性进行着一次善意而又高贵的理性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