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民出版社 综合编辑室主任 马骏
出版业是一个内容产业。我们做图书,做的就是价值,卖的就是价值。也就是说,要努力使我们做的图书能够尽量满足目标读者群的需要,让他们愿意来阅读,特别是愿意掏钱来阅读。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选题有没有价值呢?这就牵涉到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一个价值判断体系,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
首先,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往我们更强调图书的社会价值,但是在产业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图书的市场价值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能够做出两个效益都突出的图书那是最理想了,否则,对于具有市场效益的选题,在社会效益方面只要不违反相关的出版法规及政策,是对社会“无害”的,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可以大胆尝试。
其次,认真分析价值判断体系中的各个要素。
由于我主要从事的是大众出版而不是专业出版,因此我自己在面对一个选题的时候,通常主要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这个选题关注的是一个怎样的主题,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二是作者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关注这个主题,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这一主题、阐述其观点的;三是文本自身的质量,也就是作者的思维能力、研究水平、文字能力、叙述风格等方面最终综合反映到文本上是一个状况,这样一个文本能否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对于以上三个方面,都需要以市场的眼光来进行判断。
之所以会选取这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考察,我是这么考虑的。
第一,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社会。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丰富,用来休闲娱乐的方式也非常多样,图书已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打发闲暇时光的主要渠道。读书时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选题只有其主题或观点满足目标读者的某种需要,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引起大众的兴趣和关注,才能吸引广大媒体的宣传报道,进而带动更多的目标读者来阅读。这也就是眼球经济时代传播领域“马太效应”的一种表现。
根据该价值判断体系,我于2007年底策划出版了《资本暗战》一书。作为国内首部上市公司并购实录,该书上市后受到读者的欢迎,曾连续几个月位于北京市店财经类图书畅销榜前十位,还曾位于长江出版集团经济管理类图书监控销量第一位。尽管和众多的经管类图书相比,该书的业绩并不突出,但是对于经管图书长期处于薄弱环节的我社来说,在品牌、渠道都不占优的情况下,该书的销售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最开始接触到这个选题,是在2006年底。当时国内股市已经开始复苏,大众对于经济领域越来越关注。我开始是想做本有关基金的图书的,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作者。这个时候,偶然发现了这样一个选题。虽然我是学哲学和美学出身的,对于经济并不了解,但是对于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资本并购还是比较好奇和感兴趣的,同时对于该选题运用传统的章回演义的形式,用通俗的语言来记录零售业知名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并购与反并购的实战案例,觉得比较新鲜。当时我是这样判断的:随着经济热的升温,整个社会势必对经济领域日益关注,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诸多的中小企业主,在竞争日益激烈、吞并随时发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商战场上,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应该希望能多了解这样一些真实的案例,以从中获得借鉴和警示。而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小股民也会希望了解一些并购题材股股价波动背后的真相。与此同时,该选题新颖的通俗化的表述方式,正好符合当前图书领域专业知识通俗化的阅读趣味。这两者的结合,就决定了该选题具有独特的市场价值,具有一定的读者群。当时市场上《圈子圈套》等图书的畅销也为我对这类图书的市场判断提供了一个参考。这样的一种判断也得到了部门领导及社领导的认同与大力支持。于是,在只看到部分章节、还有其他几家出版社参与竞争的情况下,我迅速地谈下了该选题。然而,在看到全稿后,老实说我有点后悔,因为文本质量很不理想,各章节水平参差不齐,让我不禁对市场前景抱有怀疑的态度。但是这次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没有简单放弃,而是不断与作者沟通,在提出了总体修改原则的基础上,就文本中的细节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提意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来解决。最后经过几轮的修改调整,有的章节甚至是完全推倒重写。终于把文本调到了比较均衡的水平,这才发稿出版。当然,现在看来,由于选取的行业单一、文本质量不过硬以及在制作、宣传营销等诸多细节做得还很不到位等原因,该选题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留下了很多遗憾,但毕竟通过实践证明了我的选题价值判断体系是比较合理的,思路是比较正确的,从而为我的编辑生涯增加了宝贵的经历,获得了经验,也吸取了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