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日记 披露多少晚清秘史
风云变幻 道出多少家事国仇
《醇亲王载沣日记》手抄本 群众出版社独家珍藏首次公开面世
时间:2014-7-28 16:22:50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青年时代的载沣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醇亲王载沣日记》近日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日记》手抄本由群众出版社独家珍藏。

爱新觉罗·载沣,字伯涵,别号静云、仲泉,又号退庵,满族。第一代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同父异母弟,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父,慈禧太后之甥。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

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十一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1909年至1911年)中,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载沣被迫以溥仪名义下罪己诏,随后辞去摄政王职。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统皇帝溥仪宣告退位。

1928年,载沣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人,之后返回关内居住。新中国成立后,载沣居于北京。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

载沣出使德国期间与其随从和德国有关官员合影

爱新觉罗·载沣是清王朝从衰败到最终结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群众出版社出版的《醇亲王载沣日记》将其前十二年,即从庚子(1900年)至辛亥(1911年)的日记,进行了认真的整理、编辑,并加以标点、注释,终于近期将此书出版发行。全书共计四十多万字,既有朝事、出行、官宦往来和王府日常琐事的记述,又有“上谕”、“训诫”等的记录,附录的《恩诏恭纪》、《载沣年谱》可供读者参阅。

《醇亲王载沣日记》较为翔实地记录了清朝晚期重要的政情、社情、民情,是研究清末历史、辛亥革命非常重要的珍贵史料。明清史研究专家、故宫出版社副总编辑陈连营博士对此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醇亲王载沣日记》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它的出版问世,必将进一步推动晚清和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故其出版价值不容低估。”